引言
上次写年度总结还是在 2019 年,想想已经过去了六年了。感觉时间悄悄地过去,人生犹如一条小船在这个茫茫的世界中随波逐流。
过去的两年我经历了很多人生中的“小不可思议”,这些“小不可思议”放在当时的我完全想象不到,现在回头看倒觉得平常。而现在的我已经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新阶段,这个阶段的我不是出于自夸而写下这篇年度回顾,写年度回顾真正的原因,一方面是怕时间过去太久记不清(实际上已经有不少感觉和记忆已经模糊),另一方面是想要记录下这些经历,让自己还能有信心继续走完接下来充满更多不确定性的路。
2023 年:离职与新生活的开始
2023 年对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离开了工作了多年的熟悉的互联网公司环境,决定为出国留学做准备,因为国内的互联网行业的工作压力和生活节奏让我感到疲惫不堪。我希望通过出国留学,能够开阔眼界,提升自己的能力,同时也为未来的 MLE 职业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于是乎我开启了一段“小不可思议”挑战之旅。
“小不可思议” 1:驾考
在离职后的几个月里我先是去驾校报名,学习驾驶技能,因为考虑到在美国生活没有驾驶技能会非常不方便。
对待驾考我非常的认真,每天都花时间练习,考科目一前把题库近 2000 道题目全部做完,科目二反复的练习各个考试点位,毕竟我一直以来都是属于非常害怕失败的人,所以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到最充足的准备。科目一还是比较顺利的一次过了,科目二考试当天非常紧张,和教练交流了很多次,教练反而安慰我说我属于在学员中比较优秀的,大胆去考就行。然而在考试当天没有像我预期中那么顺利,在过完倒车入库和侧方停车后,准备进入 S 弯项目的时候天突然下起了暴雨,地面起了积水反光,使我看不清路面导致我把反光的白线误认为是路边缘线,但是我一会就回过神来,调整方向盘想要回到正确的行驶轨道上。所幸平时练习足够认真,临场发挥还是不错的,最终顺利通过了科目二。这让我明白平时的准备并不是白费的,关键时刻还是能派上用场的。
科目三和科目四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了,最终我在 10 月份顺利通过了所有考试,顺利拿到驾照了。
这个“小不可思议”让我开始意识到,困难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去面对它们。
间奏:日本旅行
行程时间:9.20 - 10.4
行程规划:
* 9.20 关西KIX(20晚19点到达)
* 9.21 - 9.23 京都(23下午出发东京)
* 9.24 - 9.28 东京(28晚8点飞机成田 -> 北海道)
* 9.29 - 10.4 北海道
京都
驾考期间我也做了别的事,离职前办了日本的签证,并于 2023 年 9 月我和朋友一起去了日本旅游,作为我离职后的第一次旅行。我们先到达了关西机场,接着前往京都,第一次来到京都我就瞬间爱上了这个城市,古色古香的街道和建筑让我仿佛穿越到了另一个时代,有种像是漫步在日本动漫中的感觉。相比大部分游客喜欢去的清水寺、金阁寺和伏见稻荷大社,京都御苑周围的街道风景更吸引我,宁静的步道有强烈的怀旧感。
夜间的京都小巷也别有一番风味,灯光昏黄,街道安静,偶尔有行人经过,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虽然有些比较暗的地方我也不敢去探险。
总而言之,京都给我第一次的感受太过于强烈的,不管是饮食、文化,还是其令人宁静怀旧的氛围,都让我流连忘返,这也为后面多次到访京都埋下了内心的种子。
东京
从京都我们乘坐新干线前往东京,东京的现代化和繁华与京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同行的朋友实际上是为了“来东京开会”这碟醋包了“来日本玩”这盘饺子,所以我们并没有在东京参观什么景点,但实际上有了京都之行,东京的现代让我完全提不起兴趣,毕竟论现代化,上海和东京的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不过东京还是有值得我留念之处,就是在台场海滨公园望着海坐着发呆。
另一个让我至今还记得的就是去调布市看烟花,这种美好的感觉真的是难以用语言来形容。
在国立新美术馆看主题为“光”的画展,很多作品只有看到现场才能体会到其艺术魅力,照片无法传达三维空间和光影流动的感觉。
北海道
从东京我们飞往北海道,北海道的自然风光和宁静氛围让我彻底爱上了这个地方,其中尤其是旭岳和阿寒湖的美景让我流连忘返。
“小不可思议” 2:雅思考试
离职后我还面临着另一个挑战,就是雅思考试。为了申请美国的研究生项目,我需要达到一定的英语水平,而雅思考试正是衡量这一水平的重要标准。
因为我大学上英语课没有认真听讲,几乎是在睡觉和逃课中度过,尽管老师每次都仁慈的给了 60+分不至于挂科,但因此英语几乎处于荒废状态。加之已经工作多年离开校园环境,早就把英语忘光了,于是在第一次考试中只考了 5.5 分,远远没有达到我的目标分数 7.5。
一开始我以为只要努力就能快速解决这个问题,然而我严重低估了这个过程的复杂性。可以说从 5.5 分到 7.5 分的过程中,每个 0.5 分都要掉一层皮。
总的来说,我一共参与了 5 次雅思考试,经历了从 5.5 分到 7.5 分的过程。
第二次是在日本回来的 2023 年 10 月考到 6.0 分,然后 11 月回到老家休整并买了人生第一辆二手车,然后在家荒废了 2 个多月颓废到春节。本以为回家能静下心来学习,也能不用过于考虑在深圳租房的资金消耗问题,结果发现家里实在是太多杂事了,同时对于人的自律要求太高,反而根本没法专心学习。
后来我想着需要调整好心态,于是乎 2024 年 3 月又和朋友去了日本一趟寻找一点精神能量,看看能不能激发一下学习的动力。但是刚从日本回来家里就出了点事,同个月 2024 年 3 月母亲重病需要照顾,姑姑也做了手术需要照顾,结果又是消耗了两个月到了 5 月份,而这个时候当年申请季已经过去了,只能考虑 2025 年 Fall 的申请了。这时候我心里压力已经比较大了,感觉一年又一年就这么过去,而我还在原地踏步。于是乎 5 月份我又和朋友去了香港和长沙放松了一下,回来后决定重新振作起来。
从 6 月到 9 月,我总算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周期,于是在 2024 年 9 月份考到了 6.5 分。相信读者看到这都会觉得我为什么不能一鼓作气考到 7.5 分呢?其实现实中的困难不是像大山一般,反而是像绳索一样,一根一根的缠绕在你身上,让你无法挣脱。
比如说 9 月份考到 6.5 分后,准备了三个月准备继续冲击,然而在 12 月 15 日考试前我父亲生病需要照顾一周多,尽管最后还是上升 0.5 分来到 7.0 分。
2025 年 1 月份我弟弟也需要照顾,更要命的是 2 月份我自己也生病了。好不容易在 2 月底顽强地考到了 7.5 分的目标分数。
我的时间已经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占满了,其中以照顾家人和亲戚为主,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专心学习。而且我还需要和我自己的拖延症和懒惰甚至健康作斗争,很多时候我明知道应该学习,但就是提不起劲来。我时常思考我当初是不是不该回家,而是继续留在深圳租房学习,毕竟深圳的生活节奏和氛围更适合学习和工作。
不过现在回头看,这些经历让我学会了如何在压力和挑战中坚持下来,如何在困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我成功地达到了 7.5 分的目标,这不仅让我有资格申请美国的研究生项目,也让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小不可思议” 3:申请美国研究生项目
在达到了雅思 7.5 分的目标后,我开始了申请美国研究生项目的过程。这个过程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但也让我学会了如何规划和管理时间,如何与他人沟通和协作。 首先是文书写作,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撰写个人陈述和推荐信,确保它们能够充分展示我的能力和潜力。至于选校,我其实只选择了一所学校,就是 Northeastern University,因为我觉得它的 Coop 项目非常适合我的职业发展目标,而且它的地理位置也比较理想,靠近西雅图,有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还有一个原因是我觉得它的学费相对来说比较便宜,能够负担得起。像是 CMU、BU、USC 等其他项目的学费实在是太贵了,完全超出我的预算,就算申请上了我也没钱读。
不过我并不推荐大家这么干,因为这样风险比较大,如果申请不上就没有备选方案了。只能说我比较幸运,加之今年的录取率普遍比较高,所以最终我成功地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另一方面是我觉得要是申请不成功,那就是命中注定我得在中国继续任劳任怨地工作到死(苦笑)。
“小不可思议” 4:F1 签证
这可以说是我经历的最后一个“小不可思议”了。拿到录取通知书后,我需要申请 F1 签证才能够顺利入学,这个过程也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
今年关于留学签证的新闻报道很多(哈佛拒绝外国学生令、撤回东北大学学生签证、签证预约暂停、社交媒体审查加强等等),几乎集中在我申请签证的几个月中,尤其是针对中国学生的签证审查更加严格,很多人都面临着签证被拒的风险。
Trump administration bars Harvard from enrolling foreign students
US State Department to End Pause on F-1 Student Visa Interviews Soon
我也不例外,在准备签证材料时,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各种证明文件,确保它们能够充分展示我的学习计划和国内约束力。然而就算是这样的准备,我还是在面试时遇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关于我之前字节的工作经历以及为什么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去读研的问题。面试官似乎对我的回答并不满意,甚至有些怀疑我的动机和能力。最后给了我一个“行政审查”的结果,这让我感到非常沮丧和不安。在等待了 72 天后,我终于在 2025 年 7 月份收到了签证批准的通知,这让我长叹一口气,终于可以安心地准备入学了。
2025 年:未来展望
我于 8 月 18 日来到美国西雅图,开始了我的研究生生活。没有人接机,没有人陪伴,全靠自己。虽然前面的过程充满了挑战和不确定性,但我相信这些经历让我变得更加坚强和自信。我期待着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继续克服各种各样的“小不可思议”,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写于 2025 年 9 月 14 日,西雅图